在市场上,投资者经常能听到两种观点:一、市场永远是对的;二、市场永远是错的。为什么同样一个市场,投资者却得出了两种完全相反的看法呢?其实,这是一个哲学思辨的问题,或者说投资者看待市场视角的问题。
对于“市场永远是对的”这种观点,认可度或者说流传度是比较高的。我们往往能听到这样的谆谆教诲:要顺应市场,不要跟市场对抗,要顺势而为;如果你跟市场先生硬杠,市场先生会教你做人,把你教训得体无完肤。秉承这种观点的人,首先表现出他们对市场的尊重和敬畏,这是投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理念。《股票作手回忆录》中,利弗莫尔的观点很明确:市场是不可战胜的,永远不要跟市场怄气。在技术分析里,三大假设的第一条就是“市场价格行为包容一切”,也就是说,所有当下的信息(无论外在的、内在的、情绪的各种因素)的合集,都会通过参与者的交易行为,反应在当前的价格上。市场的价格已经消化了一切因素,反映了多空力量、供求关系在瞬时的均衡。所以,市场永远是对的,是客观存在,你必须承认它。
对于“市场永远是错的”这种观点,相对比较小众,但代表性人物人尽皆知,就是创立量子基金的索罗斯,他的投资哲学就是“反身性理论”。他在《金融炼金术》一书中也写道,反身性就是投资者思想(预期)和现实的互动过程,并相互影响,互为函数。这是造成价格自我强化和纠偏的原因。市场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内,因为投资者的认知缺陷,在错误的方向上不断强化,但终究会回归。所以从这个角度说,“市场永远是错的”,好像也不无道理,市场正是因为一直在犯错和纠偏,所以才产生了价格的波动。市场也一样是在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才逐渐看清前方的路。
为什么明明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,听起来却都有点道理?显然,因为这两句话的表示是含糊的,或者说是不明确的。从本质上说,市场永远没有对错之分,因为市场反映的是客观事实,是历史和当下的价格走势。而对和错是主观的,其衡量首先要有参照或标准,先有准绳才谈得上对错。所以,对于“市场永远是对的”,或者“市场永远是错的”,听了都好像有道理,但其实是视角的问题,是表达的问题,都属于“正确的废话”,实际上没有太多意义。那么,有没有办法把这两个观点做到技术上的统一呢?我也思考过,并试图去解释这样一个问题,一种比较好的表达方式是这样的:站在当下看市场,市场永远是对的(市场价格反映当下一切);站在未来看市场,市场永远是错的(市场价格发生波动、纠偏)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一只股票,现在价格10元,站在当前来看,就是对的,市场所有参与者在当下对其定价就是10元。所谓低估或者高估,是从未来的视角看:当未来涨到15元,市场当下就是低估;当未来跌到5元,市场当下就是高估。那么,从未来看,不论是涨到15元还是跌到5元,当下10元的定价都是错误的。价格在不断波动的过程中,既反映了预期,也照映了现实。而我们能否盈利的来源在于:能否提前预期到市场的预期。换句话说,能否提前正确预判当前市场预期存在的偏差。提前预期到市场的预期,这需要强大的投资功力,必须对市场有足够深度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。只有在资本市场里不断修炼和打磨,投资者才能持续地赚取认知范围内的、属于自己的盈利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