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0-2013年,中国啤酒产量从2231万吨增长到5062万吨,年复合增速为6.5%。2013年中国啤酒产量见顶,2014年-2023年中国啤酒产量逐步下滑,从5062万吨下滑到3800万吨。未来中国啤酒行业产量仍将处于下滑状态,预计每年呈现小个位数的下滑。
将国内啤酒划分为高档、中档和低档三类。其中,高档啤酒零售价在10元/500ML,出厂价均价在7000元/吨,厂家毛利率在60%左右。中档啤酒零售价在6-10元/500ML,出厂均价在4000元/吨,厂家毛利率在45%。低档啤酒零售价在6元/500ML以内,出厂均价在2500元/吨,厂家毛利率在25%。
按照销量计算,2023年中国啤酒行业CR5的市占率为92%,呈现寡头竞争的格局。国内中档及以上啤酒市场呈现百威一家独大的竞争格局,百威整体市占率在40%左右,重庆+嘉士伯市占率在20%左右,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市占率都在15%左右,其他品牌市占率在10%左右。
百威啤酒主要优势渠道在夜场和酒店,在国内市场扩张意愿不强,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通过在餐饮渠道进行消费升级,持续提升中高端产品占比,重庆啤酒(乌苏)和燕京啤酒(U8)通过大单品全国化扩张,也能实现中档及以上产品的增长。
中国啤酒采取区域竞争的模式,龙头公司拥有市占率很高基地市场,龙头公司在基地市场投入的费用较少,盈利能力较强。基地市场贡献龙头绝大部分利润,非基地市场基本处于亏损或者微利的水平。
华润啤酒在国内分布较广,优势市场主要包括西南地区的四川,贵阳,东北地区辽宁,吉林和黑龙江,华北地区的天津,华东地区的安徽和江苏。青岛啤酒主要分布在黄河一线,包括山东,河北,山西,陕西四省和上海市。百威啤酒主要集中在华中市场,包括湖北,江西和福建。燕京啤酒主要分布在北京,内蒙古和广西三省。重庆啤酒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,包括重庆,宁夏,新疆和西藏。河南,湖南,浙江,广东,云南,青海和甘肃等省份仍处于激烈竞争状态,暂无绝对龙头。
啤酒行业渠道结构以现饮为主,餐饮渠道占比50%,夜场渠道占比10%,二者合计占比60%,商超和流通渠道合计占比在40%左右。软饮料行业餐饮渠道占比为20%,商超+流通渠道占比在80%左右。
当前啤酒企业在基地市场的餐饮渠道主要采用买店的方式进行扩张,啤酒企业投入一笔大额销售费用获得餐饮门店1-3年的独家经营权,餐饮门店重点销售该品牌的啤酒产品。在买店模式下,啤酒企业进行产品升级的动力比较强,在客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,啤酒企业更注重推广盈利能力更强的中高端产品,对产品销量的重视度相对较低。
在非基地市场,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比较低,采用买店模式效果不理想,门店往往会销售多家啤酒品牌的产品,各家酒企可能会为了市场份额推一些低端产品,产品结构升级速度相对较慢,啤酒企业在这些市场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。
餐饮+夜场渠道本身加价率高,适合高端产品推广,加上啤酒企业通过买店的方式拉动餐饮+夜场渠道高端产品升级,目前国内高端及超高端啤酒主要在餐饮渠道进行销售,餐饮渠道在高端啤酒中占比在80%左右。
按照产品结构进行拆分,重庆啤酒和百威啤酒高端化进程靠前,高端及以上产品占比分别为35%和27%,青岛啤酒,燕京啤酒和华润啤酒高端及以上产品占比都在10%左右。华润啤酒和燕京啤酒低档占比还有60%左右,产品结构还有很大升级空间。青岛啤酒中档和低档占比都在45%左右,产品结构向高端升级遇到瓶颈。
从单品情况来看,各家啤酒目前都采取大单品战略,在不同价格带推出核心单品,通过大单品带动销量增长。
华润在低端市场大单品为雪花,在中档产品的大单品为勇闯天涯。在高端市场正在培育Super X和喜力星银。
百威啤酒在超端市场的核心单品为科罗娜,高端市场核心单品为福佳,中档市场单品为百威,低档市场核心单品为哈啤和雪津。
青岛啤酒在高端市场核心单品为纯生,中档市场核心单品为经典,低档市场主要使用崂山品牌。
重庆啤酒在超高端市场核心单品为布鲁克林和1664。高档市场核心单品为乌苏(浓郁啤酒)。中档市场主要使用乐堡和重啤两个品牌。
燕京啤酒在高端市场核心单品为燕京U8(淡啤),中档市场主要产品为燕京纯生和漓泉鲜啤,低档市场主要产品为燕京清爽。
啤酒行业历史上有过四轮比较大的提价,主要都是成本上涨推动,啤酒企业在一般年份通过结构升级提升产品吨价,在成本大幅上涨的时候会通过直接提价保障盈利能力。
啤酒行业第一轮提价在2008年,2007年大麦价格出现翻倍上涨,啤酒企业在2008年开启一轮集中提价,提价对啤酒企业利润增长产生比较明显的贡献,2009年青岛啤酒净利润出现77%的上涨。
啤酒行业第二轮提价在2011年,2011年大麦价格出现了70%的上涨,包装材料价格也有小幅上涨,啤酒企业进行了一轮提价,但是当时啤酒行业竞争格局不佳,啤酒企业提价以后投入大量费用进行促销抢夺市场,啤酒企业整体利润没有太大的增长,2012年青岛啤酒利润增长2.6%。
啤酒行业第三轮提价在2018年,当年玻璃价格上涨9%,大麦价格上涨40%,铝价上涨5%,原材料上涨压力不大,但是2018年是啤酒行业竞争初步稳定的年份,啤酒企业竞争策略从追求销量专向追求利润,啤酒企业集体选择通过主动提价的方式提升盈利能力。2019年青岛啤酒利润增长24%,华润啤酒利润增长34%。2018年集体提价以后,啤酒行业高端化逻辑逐步确立。
啤酒行业第四轮提价在2021年,2021年大麦价格上涨40%,铝价上涨30%,啤酒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,在2021年下半年选择集体提价,从2022年年报来看,啤酒企业本轮提价效果明显,青岛啤酒净利润增长17%,单吨价格提升6.5%,华润啤酒经营性利润增长18%,产品吨价提价7.7%,重庆啤酒净利润增长14%,产品吨价提升4.54%。
虽然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带动啤酒的多品类发展,各类小型啤酒厂相继出现,但整体市场份额仍然在向头部集中,大厂整合的趋势依旧未变。当下,各大啤酒巨头为实现营收增长与利润增厚,主要聚焦于两大关键路径:一是推进产品结构向高端化升级,二是优化渠道体系实现渠道升级。随着市场发展,龙头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愈发呈现白热化,它们在市场份额的争夺、品牌影响力的拓展以及消费者心智的抢占等多方面,均展开了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激烈角逐。
宁水简介
宁水资本是一家专注于宏观策略研究,投资于股票、商品、债券类资产及其衍生品的宏观策略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。宁水资本秉持“宁静致远(宏观对冲)·静水流深(量化增强)”的投资及企业管理理念,依托宏观对冲、价值挖掘、量化交易,致力于成为全国领先的宏观策略资产管理公司。
宏观策略通过把握宏观经济形势,自上而下全面分析股票、债券、商品等大类资产,分散配置、动态灵活组合投资。追求在不同经济环境下寻求投资机会、配置最优策略组合、分散风险、获取中长期稳健收益。
宁静致远静水流深
联系方式
电话:0592-5280755
合格个人投资者请联系
温女士13328315545
专业机构投资者请联系
林先生15679495888
邮箱
ns@ningshuicapital.com
地址
厦门市思明区环岛东路中航紫金广场A塔18楼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
风险提示:以上信息仅供宁水资本投资人参考,且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,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