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低速增长期,股市为什么也走出了牛市的行情?


传统经济学理论中,股市常被视为经济的“晴雨表”,经济高速增长往往伴随股市繁荣,而经济低迷则被视为熊市的预兆。但是,近60年全球股市的表现却屡屡打破这一规律。


1964年到1982年间,美国道琼斯指数在1000点附近徘徊18年之久,随后18年出现了超过10倍的飙升;1993年到2003年,韩国经济10年高增长,伴随的却是股指负回报,但在随后经济增速放缓的7年里,股指年化回报却达到15%;德国在全球经济中应属常青树了,但在2000年至2011年经济高增长的时间股指是负回报,而在下半场低经济增长速度的11年里股指的年化回报近8%。这些现象表明,股市与经济增长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,它可能跟融资结构、资金流动、政策导向等多维度有关系。


1970年代,美国先后经历两次石油危机,国际油价从1973年的3美元/桶飙升1981年37美元/桶,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激增、通胀高企。同时,传统制造业(钢铁、汽车)因日本、德国竞争加剧,全球市场份额大幅下降。经济层面,滞胀导致企业利润萎缩,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利失去信心,股市缺乏上涨动力;政策层面,1970年代,美国政府仍沿用凯恩斯主义“需求管理”政策,但石油危机导致供给端收缩,货币政策(美联储为抑制通胀实施高利率)与财政政策(政府扩大开支)矛盾,进一步加剧经济失衡。高利率(1980年联邦基金利率达20%)推高了企业融资成本与股市估值压力,资金从股市流向债券与储蓄,股市流动性枯竭。


在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,放弃凯恩斯主义,推行“供应学派”政策,重点解决滞胀根源。1980年代,美国迎来信息技术革命,推动产业结构从“传统制造业”向“高科技产业”转型,为股市上涨提供了“基本面支撑”。 这一过程本质是“经济基本面改善→企业盈利提升→股市估值修复”的逻辑闭环,也是美国经济从“传统制造业”向“高科技产业”转型的缩影。


韩国在1993-2003年区间的经济高增长主要依赖出口导向型经济与财阀体制,但股市低迷源于结构性矛盾与金融危机冲击。产业单一,经济过度依赖半导体、汽车等传统产业,缺乏新兴产业支撑,抗风险能力弱。银行与企业高度关联,金融监管缺失(如允许企业以土地、股票作为贷款抵押),加剧了金融风险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韩元大幅贬值、外汇储备枯竭,企业债务违约率飙升,股市随之一蹶不振。


在2004-2011年韩国经济增速虽放缓,但结构性改革与产业升级释放了经济增长潜力推动股市长期上涨。结构性改革释放活力:1998年后韩国政府推动银行重组、成立金融监督委员会(FSC),加强金融监管,提升了金融体系稳定性;迫使财阀“瘦身”、打破家族式经营,提高了企业效率;政府加大对通信技术、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支持,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;1998年后韩国政府向外资开放金融业,允许外资持股比例从20%提升至50%,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流入,2003-2007年外资持有韩国股市市值占比从10%提升至30%,推动了股市上涨;结构性改革与企业升级提升了企业盈利能力,推动股市估值修复,2003-2007年韩国综合指数市盈率从10倍提升至20倍。总之,1993-2003年的“高增长、低股市回报”是传统增长模式的困境与金融危机冲击的结果;而2004-2011年的“增速放缓、高股市回报”则是结构性改革与产业升级释放的增长潜力,推动股市从“估值修复”转向“盈利驱动”的结果。


德国在2000-2011年经济中速增长,但股指下跌,主要原因可能是外部冲击与内部结构矛盾。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,德国科技股估值大幅回调,拖累DAX指数;德国传统优势产业面临新兴市场(如中国、印度)的竞争,制造业成本上升,企业利润率下降;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,德国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,海外需求骤降,企业盈利恶化,股市随全球市场暴跌。


2012-2023年德国的经济低速增长,但股指实现较好的上涨。这一阶段德国经济增速放缓,但股指显著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性改革与政策支持。2013年德国推出“工业4.0”战略,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,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与全球竞争力,带动相关企业(如SAP、西门子)股价上涨;欧洲央行在2012年后实施量化宽松(QE)政策,降低利率至负区间,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,提升了股市估值;欧元贬值(2012-2022年欧元对美元汇率从1.20跌至1.05),提升了德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(如大众、宝马),带动其股价上涨。


中国沪深300指数自2009年以来的表现也很平庸,基本处于3700点附近徘徊。为什么在中国GDP的年增速达到7%的背景下,股指却几乎原地踏步呢?

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,企业普遍依赖股市融资扩张,导致净资产收益率被稀释。以创业板为例,2010-2021年间,其净利润增长6.3倍,但净资产增长高达12倍,其中60%来自融资,ROE从12.9%降至7.5%。


当前中国经济已从过去高速增长期,逐步转变为中低增速的高质量发展阶段,政府也出台多项措施,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分红,企业反内卷,注册制改革,退市制度完善等举措优化市场结构,吸引长期资金入市。或许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的股市也可能在经济增速降低后,走出慢牛行情。主要原因可能有:


1、在经济增速降低后,企业融资需求减少,ROE的分母端(净资产增速)放缓,分子端(净利润)因行业集中度提升反而可能上升。融资规模下降后,企业利润留存对净资产的贡献比例提升,盈利能力改善。


2、经济增速降低后,行业格局固化,新兴企业机会减少,社会投资回报率下降。此时,股市作为“优质资产聚集地”的吸引力凸显——上市公司质量普遍高于普通企业,且龙头公司凭借规模优势占据市场份额,盈利能力更强。市场格局稳定后,企业无需大量投资新项目,资本开支降低,现金流增加,可用于分红的比例提升。长期来看,分红稳定的公司更易获得机构青睐,走出长牛行情。


3、经济增速降低时,货币政策转向宽松,低利率环境降低了股票的贴现率,提升了未来现金流的现值。同时,实体需求疲软导致资金“堰塞湖”,居民超额储蓄,如2024年中国居民存款超140万亿元,未来向权益市场逐步迁移的空间较大。


总之,经济低速增长与股市走牛的并存,并非偶然,而是融资结构优化、资金再配置、政策引导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。历史经验表明,股市的长期表现取决于企业盈利质量与制度完善程度,而非单纯的经济增速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需在理解这一逻辑的基础上,关注ROE改善、现金流稳定、行业龙头等核心指标,避免盲目追逐短期热点。未来,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,股市有望成为资源配置的核心枢纽,但其牛市之路仍需以基本面为根基,以制度变革为保障。


宁水简介

宁水资本是一家专注于宏观策略研究,投资于股票、商品、债券类资产及其衍生品的宏观策略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。宁水资本秉持“宁静致远(宏观对冲)·静水流深(量化增强)”的投资及企业管理理念,依托宏观对冲、价值挖掘、量化交易,致力于成为全国领先的宏观策略资产管理公司。


宏观策略通过把握宏观经济形势,自上而下全面分析股票、债券、商品等大类资产,分散配置、动态灵活组合投资。追求在不同经济环境下寻求投资机会、配置最优策略组合、分散风险、获取中长期稳健收益。




宁静致远静水流深


联系方式

电话:0592-5280755

合格个人投资者、专业机构投资者请联系

陈女士18759771871


邮箱

ns@ningshuicapital.com

地址

厦门市思明区环岛东路中航紫金广场A塔18楼

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



风险提示:以上信息仅供宁水资本投资人参考,且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,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